困难群众生活怎样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何实现?——权威部门详解民生热点问题
(原标题:困难群众生活怎样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何实现?——权威部门详解民生热点问题)
4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介绍做好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和民政服务工作情况。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 题:困难群众生活怎样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何实现?——权威部门详解民生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王思北、温竞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困难群众生活面临压力,民政部门采取哪些措施救助特困群体?疫情防控下,脱贫攻坚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清明将至,如何确保祭扫安全有序?在1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回应。
多措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已发放临时救助金3500多万元
疫情期间,特困群体和一些滞留群众的基本生活,是公众关注的话题。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勇表示,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多种办法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他介绍说,湖北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的困难群体,按照城市人口不低于500元、农村人口不低于3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物资救助。同时,为住宿困难的滞留人员提供集中安置,并按照每人每天300元的标准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对生活无着、确实困难的滞留外地人员,按照每人每天300元的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截至3月31日,累计设置安置点69个,安置近6000人,救助13000多人,发放临时救助金3500多万元。天津、江西等地向困难家庭发放了米、面、油、蔬菜、口罩、消毒液等实物。
在疫情防控中,一些特殊群体的照料人和监护人被隔离和治疗。刘勇说,地方民政部门着力提供妥善照顾服务,如湖南、山东等地为一线防控人员的直系亲属提供临时托养服务,很多地区主动探视、及时帮助居家隔离特殊困难人员,上海建立疫情一日一报制度、及时掌握相关人员健康和生活情况。
刘勇表示,在疫情中,社会救助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比如内蒙古、江苏、青海等地,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推动社会救助全流程线上办理。
多种祭扫方式寄托清明追思
清明节将至,各地清明祭扫活动已经开始。
“今年的清明恰逢疫情防控期间,怎样既能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又能防范因为人员流动和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表示,今年的清明祭扫工作将坚持精准防控疫情与满足群众祭扫需求相结合,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安全、高质量、有温度的祭扫服务。
“对提供现场祭扫的地方来说,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一指挥,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要做好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改,落实必要的防控措施,倡导绿色低碳文明的祭扫方式。现场祭扫的群众要遵守相关规定,守护好自身的健康和安全。”范瑜说。
她表示,除了现场祭扫外,为了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今年清明祭扫活动还大力推广非现场祭扫方式,包括倡导居家追思、推广“云祭扫”、开展公益性代祭服务等。通过多样化的祭扫方式,尽力满足群众追思怀念逝者的需求。
有条件有能力抓紧推进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各项工作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给贫困地区带来哪些影响?脱贫攻坚目标能否如期完成?
“总体看,贫困地区的疫情不重,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有条件有能力抓紧推进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各项工作。”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说,截至3月27日,全国832个贫困县中,831个县都是低风险地区;除湖北以外,贫困人口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清零。
她表示,疫情在制约贫困户外出务工增收、加大农户生产经营困难、推迟扶贫项目开工时间等方面对贫困地区造成了影响。对此,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产业就业、资金、金融等多方面政策文件,正在逐步落实。除湖北外,各地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已全部到位,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也已全额拨付到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及扶贫车间、扶贫项目开工复工等工作都在提速。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表示,正会同人社部从优先吸纳、分类指导、加大政策保障、加强组织引导等方面抓好就业扶贫工作。目前,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情况总体向好,全国25个省份已有2000多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在保持增长势头。
下一步,国务院扶贫办还将推动生产发展和扶贫产品销售,对还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1113个村开展挂牌督战,今年6月底前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06-09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