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 严防通货紧缩
从CPI分项构成看,驱动CPI下行的主要因素是食品,而非食品类价格相对稳定。5月份食品类价格环比下降3.5%,同比涨幅比4月回落4.2百分点,食品细分项中,又以鲜菜和畜肉类下降幅度较大,超出了原来预期。从PPI的分项构成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5.1%,环比下降0.5%,下降幅度均高于同期,是推动PPI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中,采掘、原材料等价格下降幅度较大,而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幅度相对温和。综合起来看,物价下降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工业原材料和农副产品成为拉动整体物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物价是经济运行情况的一个综合反映,4月份以来经济主要指标持续改善,工业增加值等指标连续两个月为正,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全国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巩固,但物价表现却特立独行,整体还在下行,既有总量上的原因,也有结构上的原因。从结构上看,疫情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影响程度不同,整体来看农业好于工业、工业好于服务业,经济结构的分化体现在物价上。比如生猪生产受疫情影响较小,非洲猪瘟预防到位,供给能力恢复快,肉类价格大幅下降。从总量上看,供给和需求的复苏并不同步,供给的复苏要快于需求的复苏,社会总需求不足。
从供给方面看,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步伐明显加快,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规模以上大型企业和大型项目复工复产率超过99%,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91%,应该说,供给侧的恢复已经基本完成。从需求方面看,受海外疫情影响,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表现低迷,5月份全国进出口总额、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下降4.9%和2.8%,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3%。虽然降幅有所收窄,但依然延续了下行态势,总体上说,经济需求端的修复过程还没有完成。由于供给与需求不同步,导致了产能利用不足,到5月下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有15%左右达产率不足50%,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还有30%左右达产率不足50%,主要原因就是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工厂开工不足,因此,处于上游的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幅度较大。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机制不同于以往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往的经济危机往往是由于经济制约因素引起的,通过货币“放水”,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可以让经济体系循环起来。疫情则是由于人类活动半径受限,进而引起经济萎缩,即使居民手中有钱,可能也会因为外出范围受限而不得不减少消费。目前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将持续,尤其是对需求的抑制还将存在。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加大货币投放,物价低迷的局面短期内也很难改变。可以预计,今年下半年,物价还将继续在低位运行。
在低物价的宏观情况下,企业和家庭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经济环境,应当做好相应的准备。一部分居民的名义收入可能会减少,消费倾向和消费品选择的组合将会改变,一些价格便宜的商品市场空间将会更大,这与当下红火的地摊经济相得益彰。企业应当更加审慎地对待杠杆率,需要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重构,必须要充分挖掘、开发产业链和价值链,才能确保利润和现金流保持稳定。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上相对容易,沃尔克执掌美联储时期就曾成功地控制高达两位数的通胀,也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但是抑制通货紧缩上,货币政策操作则显得更加艰难,日本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但最终也未能彻底结束长达二十年的通货紧缩。这对我国宏观货币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宏观调控需要找准着力点,把握好力度和节奏。要合理引导货币流入实体经济,加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开发,用好直达实体经济的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和居民实行精准滴灌,防止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和房市,防止出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冰火两重天的状况。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与社会管理政策工具的配合,以市县为基本单位,更多地促进形成各地经济的“小循环”和“微循环”。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刺激投资要比刺激消费更加容易,应当加快国债和专项债券的使用,加快开工和上马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防止经济陷入到通货紧缩的泥潭。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06-09
最近更新
- 06-14
- 06-14
- 06-14
- 06-13